首页 > 生活常识

刘禅登基称帝后,诸葛亮为什么不肯还政于他?

时间:2023-02-08

诸葛亮之所以迟迟不肯还政,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诸葛亮顾全大局。为了北伐成功,他先把李严贬为庶人,成功夺取兵权。又架空刘婵12年,一直代政,直到他病逝。

 

 

白帝城托孤,感动千古。

刘备临终前,特意把诸葛亮叫到床边,语重心长地说:

“你的才干比曹丕还要厉害十倍,一定能定国安邦,终成大事。如果刘婵可以辅佐,你就辅佐他;如果刘婵无才无能,你就可以取而代之。”

 

 

诸葛亮听后,泪流满面,“臣一定倾尽全力,呕心沥血,效忠新皇。”

可诸葛亮并不知,这是刘备对他是否想篡位的试探。

在《三国志·卷三十五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中这样记载:

“章武三年春,先主於永安病笃,召亮於成都,属以后事,谓亮曰: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亮涕泣曰:“臣敢竭股肱之力,效忠贞之节,继之以死!”

然而,事实比你想象的还要残酷!

刘备托孤,招来的不仅有诸葛亮,还有李严。

 

 

原因很简单,诸葛亮代表的是外来的荆州系势力。而李严,代表的则是益州系势力。

如果托孤的都是荆州系,益州系肯定不满。而且,托孤大臣只有荆州系,刘备也不放心。

权力,什么时候最安全?

均衡的时候最安全!

最终,诸葛亮主内,担任丞相,主要负责处理朝政,但不掌握兵权。李严主外,担任中都护,掌握重镇永安的兵权。

《三国志》:章武二年,先主征严诣永安宫,拜尚书令。三年,先主疾病,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;以严为中都护,统内外军事,留镇永安。

一文一武,一内一外,互相牵制,堪称完美。

 

 

只可惜刘备安排的这个局,彻底被诸葛亮打破了。

即使如此,诸葛亮还是以顾全大局为重,以“兴复汉室”为己任,替刘婵代政12年,迟迟不肯放权。

从3件事情,足可以证明这一点。

第一,刘婵是大家公认的“扶不起的阿斗”。

刘婵17岁登基,这个年纪,已经不小了。

 

 

你看,康熙13岁除鳌拜,

你看,秦始皇21岁亲政寻素除嫪毐、罢免吕不韦……

那问题来了,诸葛亮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还政于他?

答案只有一个,刘婵的执政能力太弱了。

当然,刘婵各方各面的能力无法与诸葛亮相比。

毕竟,诸葛亮学富五车、谋略超人、闻名天下。但诸葛亮在刘备在位时,也曾夸赞刘禅:

刘婵年方18,天资仁敏,爱德下士。

然而,现实中,诸葛亮始终看不起刘婵,也懒于去培养他。

一来,怕他误了国家;

二来,怕他误了大事。

 

 

所以自始至终,刘婵都称呼他“相父”。诸葛亮也大包大揽,只以江山社稷为重。即使很累,他也在所不辞。

第二,面对内忧外患,矛盾加剧,如果诸葛亮不站出来,恐怕江山不稳。

 

 

那时的蜀汉刚刚成立,根基不稳。内有荆州、东州、蜀地三大集团相互排挤打压。外有曹魏、东吴两个国家虎视眈眈。

如果立刻把政权交给刘婵,试想一下,国内觊觎皇位的,国外想占据蜀汉的,会不会大乱?

在这样的形势下,诸葛亮还是以保守起见,让自己站在风口的浪尖,抵挡住各种侵略和杀戮。

第三,坚持北伐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
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非常厉害,是个神话级的人物。

草船借箭、赤壁之战、火烧博望、空城计等,都是他的赫赫战功。

然而,在真实的历史中,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厉害。

火烧博望,发生在诸葛亮出山之前,这件事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
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“久之,先生设伏兵,一旦自烧屯伪遁,等追之,为伏兵所破”;

赤壁之战中,诸葛亮只是出使江东,智激孙权联刘抗曹,对于此事,关键人物还是周瑜。

历史中真实的诸葛亮,擅长管理朝政,管理军队,但并不擅长神机妙算,随机应变。

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于治戎为长,奇谋为短,理民之干,优于将略”“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”。

既然如此,他为什么还执意要北伐?

我想了一下,原因有3个:

为报先帝,以完遗愿。

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所说:“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虑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…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”(出于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

可以看出,诸葛亮北伐,就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,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。

 

 

2.不攻曹魏,蜀汉必亡。

自从曹睿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,大力恢复魏国的实力后。

诸葛亮已经意识到,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,两国的差距肯定越拉越大。

最后,蜀汉必死无疑。只有攻打,才能抢占一切先机。

3.北伐中原,转移内部矛盾。

诸葛亮发动北伐,可以将蜀国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。

一旦打下雍州、凉州,那么荆州、东州、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。而且可以使蜀国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。

所以为了北伐成功,夺取兵权。他不惜把李严降为庶人,只要有人不服从他北伐的命令,他都依法处置。

 

 

既然诸葛亮以大局为重,难道他就没有动过篡位的念头吗?

答案是有的,但是他不敢。

原因有三:

第一,朝外益州势力、陈到兵团势力,再加上朝中吴氏兄弟,诸葛亮明显打不过。

白帝城托孤,刘备不仅安排李严掌管兵权,制衡诸葛亮。实际上,在永安,还有刘备的绝对心腹陈到。

陈到所率的白毦兵被诸葛亮称为西方上兵,实力强悍,一旦开战,诸葛亮是扛也抗不住。

其次,刘备取吴氏,就是为了和益州系的利益绑在一起。

吴氏的兄长吴懿、吴班都是益州系大佬,尤其是吴懿,是益州系真正的大哥。吴家班的利益,早已和刘婵绑在一起。

 

 

阿斗安,则吴氏安;阿斗废,则吴氏废。

第二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

刘备在世时,最大的心愿,就是恢复以刘备为主的刘氏家族汉室,从而统一天下。

当时,“刘氏统治天下”已深入民心,若诸葛亮篡位,与百姓背道而驰,那他肯定会输得很惨。

第三,他不想留下千古骂名,成为千古罪人。

诸葛亮从小学的就是以周公为代表的儒家思想,启蒙老师是司马徽和庞德龙。

他的一生,都以他们为楷模,只想流芳百世,不想成为像王莽那样的千古罪人。

至于诸葛亮上朝时,还要带甲士百人,那只是为了保护他的安全,彰显他在国家的重要性。这也是先帝特批的权力,完全跟显摆无关。

 

 

写在最后

诸葛亮为何一直不肯还政于刘婵,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顾全大局,为天下苍生谋福。

否则,他至始至终对不起先帝,也对不起信任他的大臣们。

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,诸葛亮是有一点私心的。

万知网 Copyright@ 2020-2023 wz.tqzw.net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