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是一片拥有千年文化的土地,在这里我们能感受来自千年前的古都气息,能感受千年流传到至今的文化魅力。在这里还能看到千年前老祖宗把玩的乐器,这种感觉就像是历史与今朝的碰撞。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四大乐器之首是什么?

中国四大乐器之首是古琴。古琴,又称瑶琴、玉琴、丝桐和七弦琴,是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,被视为高雅的代表,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。古琴音域宽广,音色深沉,余音悠远,其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,有散音七个、泛音九十一个、按音一百四十七个。

古琴的神奇魅力,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,古琴的音色有散音、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。散音,指左手不按弦,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。散音即空弦音,其特点是比较浑厚宏亮,共鸣性强,余音悠长。按音,指右手弹弦,左手指顺弦依征位按弦所发出的声音为按音。按音没有散音清亮,共鸣性和余音亦相对较弱,但其音温厚、结实,其多变的走手指法通过改变琴弦的不同张力,创造出无穷的音色旋律,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也主要是由按音来表现的。泛音,为右手弹弦,左指对准征位轻点琴弦,得音清亮空灵,称为泛音。泛音则清脆,晶莹、纯净、明亮,有金属声,富于弹性,与散音的厚重深沉、按音的沉着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古琴分为低音区、中音区与高音区三个不同的发音部位,低音区低沉、浑厚、古朴、苍老,余音绵长不绝;高音区则清亮圆润,富有穿透力度而又具醇厚之韵;中音区取音“中和”。在琴曲中,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,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,使古琴的散音、按音、泛音及高、中、低音区调和在同一首曲中,使丰富的音色得以和谐统一。古琴成为历代文人们具备音乐修养及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,同时也是历代文人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。因此古琴被视为中国乐器之王。

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骨笛,又称鹰笛或鹰骨笛,这是一种用鹫鹰翅骨制成的吹奏乐器,流行于西藏、青海、云南、四川、甘肃等地的藏族牧区。骨笛最早出现在大约七千年前,大多数是二音孔和三音孔。在殷商时期,这种乐器的五音孔可以演奏七音音阶和几个半音,发音简单而柔和。现在我国认为最早的可以吹奏的乐器就是埙,最早出土在西安的半坡遗址,大概是7000年前的母系社会,那个时候便有了埙。

此外,还有许多其他古老的乐器,如琵琶、二胡、编钟、箫、笛、瑟、古琴、埙、笙和鼓等。其中,琵琶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在秦朝,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,音色美妙空灵,被称为“弹拨乐器之王”。二胡在唐朝就非常流行,现如今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乐器,音色很独特且悲壮。编钟在古代还是很常见的,起源于西周,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非常流行,由各种大小的圆钟组成,悬挂在钟架子,敲打就可以发出不同声音。